

智能温室辅助下无土栽培技术可有效克服土传病害和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生态型无土栽培是使用有机固态肥和用清水灌溉作物,具有节省成本、节约劳力、简单操作和高产优质的特点。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槽修建、栽培基质的选材、定植前的准备和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四个部分。
1、栽培槽:无土栽培采用基质槽培的形式进行日光蔬菜的种植。栽培槽框架使用20 cm×10 cm×5 cm 的砖块,槽框内径为50 cm,高20 cm,长度根据温室的空间面积而定,槽内间距为70 cm。栽培槽一般以南北方向延长。
2、栽培基质:基质的选材范围较广,依据当地材料,可选择低价的玉米秸、麦秸、辣椒秸秆等作为原材料。有机物在使用之前要进行发酵,以杀死基质中的细菌和虫卵。同时,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蛭石、炉渣、砂等无机物质,将物理性质做调整,每3~5 年对栽培基质进行更换。
3、定植前的准备:在建好的栽培槽底部铺一层聚乙烯塑料薄膜,避免土壤传病。在塑料薄膜上面铺上厚5 cm、一二厘米粒径的粗炉渣、石砾等,起贮水、排水作用。再在粗基质上铺一层编织布,粗基质与栽培基质分开。在编制袋上面铺上约15~20 cm 厚的栽培基质。栽培前一周,按1.5 kg/m2 专用肥和2 kg/m2 磷酸钙均匀撒在基质表面,并用铲子等工具将肥料和基质搅匀,浇透水,盖上薄膜。
4、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定植后按照500毫升/株的量浇灌。定植三天浇水,每四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根据植株的生长,浇灌的次数适当增加二三次,浇灌时间可适当延长至25分钟。晴天时隔二三天浇1 次,阴天则尽可能少浇水。植株生长快速,水分消耗增加,可加大给水量。植株定值后20天开始施肥,使用专用肥2 kg/m2,每隔15 天施肥1次,肥料撒在距根部5 cm 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