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水肥一体化的意义在于,节水省肥、省工省力、土壤疏松、控温降湿、保护环境、减轻病害、增产高效。传统的蔬菜浇水和追肥方式,一般5-7天或15天左右浇一次水,先施肥再浇水,刚浇水时土壤水分、养分处于饱和,作物根系来不及吸收,且由于短期缺少空气,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30%以上的水分和养分渗入地下,严重时进入地下水,引起污染;到下次灌溉前土壤中水分、养分又显得不足,根系吸收不到应有的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不能均匀地“吃喝”,难以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策略,根据蔬菜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根系生长区域水肥的供应,防止过多水肥的流失,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膜下滴灌水肥技术应用广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直接把蔬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地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可“细酌慢饮”,减少40%的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灌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50%,节水达到35%-50%。传统的沟灌先施肥再浇水,费工费时;大水漫灌需要改水道,费工费力。而使用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方便易行。
传统的沟灌一次浇水量大、间隔时间长,必然引起前期土壤含水过饱和、后期土壤缺水,导致土壤板结及裂缝,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另外,冬季会使设施内土温急速下降,加之造成的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会造成烂根、沤根现象,且沟灌水分蒸发使设施内湿度急速提高、温度下降,不利于植株生育。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策略,即防止了土壤水分过多引起饱和,又避免了土壤水分过少引起干旱,始终保持土壤水分均匀、湿润疏松,保证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生育;并且能控制浇水量,保持较高的地温,避免因浇水量过大而引起的作物烂根、沤根等问题;还能少量多次防止肥水的下渗和土壤板结,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设施栽培采用传统的沟灌,空气湿度会急速升高,极易导致霜霉病等病害发生,且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迅速;这时采用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有效控制土传病害,节约农药用量20%-30%。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投资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灌水和农药至少为700元/亩,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增效幅度在40%以上,亩净增效益1500元以上。
水肥结合重比例 综合防病效果佳
夏秋叶菜类蔬菜播种适期一般在7月至9月上中旬,春季播种适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第二年2月上中旬进行。夏秋育苗选择在阴凉、湿润、灌溉方便的地方,春季播种一般在温室大棚中。莴笋、芹菜种子催芽时,应先将种子浸泡6-8小时,然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持温度在15度左右;大白菜等其他叶菜种子催芽时,应先将种子浸泡3-4小时,然后用湿纱布包好保湿,待8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确定肥料品种、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和单次施肥量。首先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腐熟有机肥800-15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400-800千克,过磷酸钙20-6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7-15千克。随蔬菜生长速度的加快和生长量的增加,逐步加大水肥滴灌量。一般每次每亩施尿素3-5千克,硫酸钾1千克,硫酸镁0.4-0.8千克。使肥料母液以一定比例与灌溉水混合施入田间。
灌水以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切忌或旱或涝。每次滴灌水量以滴灌区土壤湿润深度达到30厘米左右为宜,用微灌。每次灌溉的时间要因季节和气温不同而调整,夏秋季气温高时滴灌宜在早晚进行,而冬春季气温较低时滴灌应安排在中午前后温度相对较高的时段。宜用地下井水直接灌溉,灌溉的水温最好不低于2度,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库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温室冬季叶菜灌水当天,为了尽快地使地温恢复,一般要封闭温室以迅速提高室内温度。灌水后为增温保墒,应进行多次中耕,植株长大后中耕易伤根,一般不再中耕。
病虫害方面,叶菜类蔬菜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丝核菌腐烂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的目的。农业防治可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避免连作,实行轮作。物理防治首先是应用防虫网和遮阳网;其次是应用黄板诱杀;三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四对种子消毒和用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生物防治时可采用生物制剂,如复方菜虫菌、高效Bt乳剂及粉剂、百特宝等;化学防治时宜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